宁县纪检监察网
您的位置:首页>工作动态

廉洁文化|清风宁州

  • |
来源:县纪委监委 作者:韩相泰 发布时间:2022-04-26 18:45:00 分享

读宁州史,知宁州事,识宁州人,通宁州气。宁州之气,是发展和气,是创业锐气,是勃勃朝气,是濯濯清气,是浩然正气。

宁州廉吏以德治宁播撒清风正气

宁县,处祖国腹地,是中华民族最早开拓区域之一,古为名郡大邑,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,文化璀璨。夏为公刘邑,周建义渠国,秦设郡、县,宁州之名,始于西魏,及于民国,易名宁县。历史长河,星斗转移;政权更替,风云变幻。勤政之吏,见于史册;清廉之官,口碑相传。

先祖公刘,恩德广施。站在庙咀坪上,穿越历史隧道,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物阜民康、安居乐业的古豳国。公刘修后稷之业,教民稼穑,兴修水利,营建豳都,德泽于民,恩及四方,惠及后世的不世之功,已是历历在目。至于亶父南迁,武王伐纣,周公制礼,成就中华民族的政治思想基础,也就在自然之中了。故史家曰:“周道之兴自此始”。

大唐狄仁杰,垂拱二年任宁州刺史,为官清正,勤政爱民,革除积弊,兴修水利,除暴安良,德政卓著。后入朝为相,复唐社稷,名垂古今。右台监察御史郭翰,巡察陇右诸地,所到之处,多所按劾,而入宁州之境,父老颂扬刺史德政者盈路。郭翰即表荐朝廷,狄仁杰被任为冬官侍郎,及于宰相。宁州百姓为他建生祠,树狄公碑,记其德政。在宁州百姓的心中,狄仁杰是清官廉吏的典型;在宁州官员心中,狄仁杰是为官行政的楷模。狄仁杰斩九龙的神话故事更是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。今天,宁县人民政府正在庙咀坪上重修狄公祠,以广狄公遗德、弘清风正气。  

宋神宗赵顼在位时,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知庆州,行经宁州,适值灾情严重。正是长期受其父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思想的熏陶,危急关头,他毅然冒着被罢官、杀头的危险,果断地打开常平仓,放粮赈灾,解宁民于水火。被人告发,朝廷派员按察此事。恰秋粮大熟,宁民感恩,日夜交还常平仓粮。按察官见仓粮无缺,便发掘丛冢,以陈尸腐骨佐证“全活不实”之罪,并牵连前任官员。范纯仁不回避、不推脱,上疏独当其责,力陈是非。范纯仁的大仁大义、大恩大德宁州人民世代传颂。

金代天德二年,有州民告谋不轨一案,株连百余人,皆言其冤,久不能决。适马讽任宁州刺史,详细调查,没有发现佐证犯罪的证据,于是追究告者,告者承认是诬告,冤案得以昭雪,众人欢呼感泣,马讽雪狱的事迹被后世写入了《宁县志》,世代褒扬。

元明清之季,宁州粮赋重于毗邻州县,至康熙年间,宁民生活无着,走投无路,又因连年干旱,瘟疫流行,百姓相率出逃,田园荒芜,白骨露野,惨不忍睹。“刀剑剩有余生几,鬻女沽男泪血溅”,这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血泪控诉。人少赋增,累欠如山,府、州官员垫出俸金,无以弥亏。知州韩魏、知府傅宏烈屡报未果。康熙十四年,察院右副都御史华善巡抚甘肃至宁州,亲眼看到了这一悲惨景象,连夜草就《题减浮粮疏》,为宁民请命。奏章飞骑上报,部院商议后康熙帝进行了御批,危害宁州300余年的重赋终于得以削减。

民国13年元宵节,宁州古城,社火从午后闹到深夜。县知事岳世英偕同妻子,与全城百姓共赏灯火。忽然,县衙二堂火光冲天,五间堂厅焚化殆尽。原来,岳妻在火炉上烘烤小孩尿布引发了火灾。岳知事不蒙蔽塞责,勇于承担,当即拍卖自己的兰尼坐轿与滩羊皮袄等物,得银二百两,修复二堂,赔偿了公房。岳知事卖轿赔公房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。

修建辑宁楼的后梁刺史牛知业,以笏击蛇、为民除害的北宋宁州军事推官孔道辅,巧断疑案的县令张舜民,两袖清风的明知州刘刚等人均因勤政廉政、为民爱民而名垂青史。 

宁州儿女经天纬地传承清风正气

宁州沃土,养育了无数有志儿女,他们勤劳智慧、笃厚正直。居家则明德尚礼,恪勤恪守,睦邻守规,耕读传家;出仕则廉洁奉公,勤政为民,两袖清风,一尘不染。见贪腐口诛笔伐,亮剑整肃,大义凛然,无所畏惧……其人其事,青史留名,其业其迹,可歌可泣。

魏晋时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傅玄,敢于直谏,经常上书言事,对当时的弊政多有匡正。史称他“性刚劲亮直”,“谔谔当朝”、“使台阁生风,贵戚敛手”。傅玄一生博学多识,著述《傅子》凡十万言,今存五卷,思想博大精深,涵盖哲学、政治、文学诸多领域。观其廉政思想,略窥一斑。他力谏当朝要修身正心,明治定典;平均赋役,发展生产;唯贤是举,整肃吏治。这些主张,对于安定社会秩序,恢复发展经济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,至今仍有借鉴意义。

傅玄子傅咸,秉承父风,刚正坚贞,力谏晋惠帝。他对奢靡之风、贪官污吏嫉恶如仇,敢于直言,多次上疏,犯颜直谏。主张裁并机构,唯农是务,痛陈“奢侈之费,甚于天灾”。以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的精神,持之以恒,不气馁、不妥协,一谏再谏,无私无畏,勇往直前,腐败不除,绝不罢休,是尽职,更是执着和坚守。耿耿忠心,天地可鉴,凌然正气,日月可昭。见贤思齐,付咸是宁县的骄傲,付咸的精神是留给宁人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
为官刚正的付嘏、勤政爱民的付祗、公正无私的付岐、观音古槐下的窦义节、清官廉吏贾瓘、道光严师刘奕煜……虽处不同朝代,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朝廷任职,却都能秉承勤政廉政之传统,勤政恤民,廉洁奉公,不畏权贵,正风肃纪,被当地人民誉为“青天”“清官”,使宁州清风润泽了华夏大地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广大优秀宁县儿女刻苦学习,努力进取,东西南北中都有他们奋斗的足迹,党政学商兵都是他们奉献的岗位。

南义乡人柴生芳任临洮县委副书记、县长期间,殚精竭虑、夙夜在公、一心为民、忘我奉献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2014年8月,因为加班工作后诱发心源性猝死,年仅45岁。他去世后被分别追授为定西市、甘肃省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,全国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和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,先进事迹被拍成了同名电影、纪实秦剧《柴生芳》。

新庄镇人赵培军,任镇原县委副书记、县长期间,因长期工作劳累,突发脑溢血,当场昏迷,后经抢救无效,于2014年6月10日14时10分不幸逝世,时年51岁。“老实做人,踏实干事”——这是他的人生信条。51个春秋,33年工作历程,37天县长,无论什么时候,无论在什么岗位,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、诠释着这个人生信条,他这一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真心为民、求真务实、公道正派、艰苦朴素的人生赞歌。他的事迹,让我们由衷的敬佩;他的离去,留给了我们不尽的思念,中共庆阳市委、中共甘肃省委常委会分别追授他为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。

宁州英豪报国救民彰显清风正气

宁州儿女,素怀报国救民之志,国有难则挺身而出,民有危则拔刀相助,不畏强暴,勇于牺牲,其英雄壮举惊天地、泣鬼神,令人荡气回肠。

西汉时,傅介子智杀楼兰王,使受阻的丝绸之路再次开通,巩固了西汉王朝对西域的统治,具有重要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意义,朝廷封傅介子为义阳侯,食邑七百余户。一时,傅介子名扬天下。东汉青年班超,在匈奴屡屡犯关、朝廷屡征无功的情况下,拍案直呼:“大丈夫当如傅介子、张骞立功西域,以取封侯,安能事笔砚乎!”于是投笔从戎,建功立业,成为一代抗匈名将,被拜将封侯。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歌咏“黄河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诗仙李白歌咏“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。”千百年来,傅介子临危不惧、不辱使命、慷慨报国、征服楼兰的形象光彩照人,他启示我们,要把自己的人生梦,融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,共谋发展,共创辉煌。

清末民国初年宁县石鼓人邵三纲,生性耿直,有侠肝义胆,疾恶如仇,敢做敢当。在官府腐败、鱼肉百姓、兵匪祸乱、民不堪虐之时,路见不平,挺身而出,聚众起义,为民请命,抗拒官府,打击豪绅,开仓放粮,救济贫民。唱响了直言拒利诱、袭击 “清乡队”、虎口脱险、早胜夺枪、重整旗鼓、慷慨赴牢笼、谈笑迎屠刀一曲曲人间正气歌。正如诗云:“笑对刀弦风吹帽,心系黎民犹忘我;半世英豪感天地,侠骨义胆昭日月。”

革命先辈追求真理弘扬清风正气

宁县是一片红色热土,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最早活动的地区,又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,宁县处在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之下,反动县长索呈祥横征暴敛、贪赃枉法,苛捐杂税多如牛毛,百业萧条,民不聊生,宁州大地,十室九空。革命先驱王孝锡等有志青年,胸怀追求真理、救国救民的梦想,走上革命道路,在这里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——中共彬宁支部,领导开展了抗捐抗税、弹劾索呈祥、改组农民武装、组织旬邑暴动等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,播下了星星之火。从1932年开始,刘志丹、谢子长、习仲勋等共产党人以宁县作为从事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区之一,终于在1935年11月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——新宁县苏维埃政府,并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斗争洗礼和严峻考验,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全民族的解放。这块红色的热土上,诞生了王孝锡、任鼎昌、王秉祥、刘志仁等为代表的一代英雄模范群体。无数革命前辈、先烈在这块土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历史再次告诉我们: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”。先烈们勇于牺牲、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精神是一面镜子,鞭策我们时刻铭记历史,坚守“立党为公,执政为民”的理念。

掩卷三日,余香不绝。斯地斯风,萦萦在怀。斯人斯事,历历在目。沁我心肺者,清风正气;润我筋骨者,浩然正气。美丽宁州,不在山美,不在水秀,不在地厚,不在物阜,在乎风清气正也。魅力宁州,在乎人,在乎事,在乎气,朝气、锐气、和气、清气、正气,乃宁州气之本也。

关闭
关闭